:::
避 - 教育百科
避 |
|
- 部首 辵
- 部首外筆畫 13畫
- 總筆畫 17畫
- 漢語拼音 bì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ì |
解釋:
[動] 1.躲開。如:「避雨」、「避暑」、「避風港」、「退避三舍」。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唐.李白〈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2.隱去、離開。如:「避世」、「避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 3.免、防止。如:「避雷針」、「避孕」。《呂氏春秋.季冬紀.介立》:「脆弱者拜請以避死。」漢.高誘.注:「避,猶免也。」 4.讓。漢.鼂錯〈論貴粟疏〉:「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一ˋ 1. 躲避。如:「避雨」、「避暑」、「避風港」、「退避三舍」。《說文解字.辵部》:「避,回也。」清.段玉裁.注:「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迴,是也。」《玉篇.辵部》:「避,迴避,逃遁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唐.李白〈蜀道難〉詩:「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2. 隱去、離開。如:「避世」。《龍龕手鑑.辵部》:「避,去也。」《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桓公避席再拜。」《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 3. 避免、防止。如:「避雷針」、「避孕」。《管子.霸言》:「折節事彊以避罪,小國之形也。」《呂氏春秋.季冬紀.介立》:「脆弱者拜請以避死。」晉.高誘.注:「避,猶免也。」 4. 辭讓。漢.鼌錯〈論貴粟疏〉:「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㈡ㄅㄟˋ,ㄅㄧˋ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ㄅㄧˋ ㈡ㄅㄟ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避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