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拿破崙時代的小學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stème de l'Ecole Impériale
作者: 林貴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法國第二共和國革命歷第四年時,小學教育狀況特別不理想。道德與宗教教育不足,學校缺乏組織,學生過分自由。
  當福克羅(Comte de Fourcroy)任公眾教育總長時,曾向立法院提出一項教育計畫,遂於一八○二年根據法令成立小學、初中、高中、特殊學校等四種教育機構。當時小學的性質係福氏遵照都納(Donant)法律之規定,並非強迫教育,亦非免費教育。
  拿破崙於一八○六年立法設立帝國大學,目的即在壟斷全國教育,全國公眾教育機構之教師規定均需由帝國大學各學院畢業之學生任教,且必須經過帝國大學校長(昔稱大師)同意才能設校開班授課。當時的課程有語文、數學、繪畫、社會、科學等。大學區轄區內之各級學校均由大學區總長指揮,另有大學區督學及大學區委員會委員協助,這些人均由帝國大學校長任命。
  公立小學之教育均須受大學限制,當時政府特別重視基督教學校修士會,故鼓勵其辦學,基督教修士會即負責部分小學,由於教會學校在拿破崙帝國時曾受到鼓勵而興學,因此在帝國結束時,全國有四十七城鎮設有修士會學校,巴黎亦有十三所。
  由於教育日漸受到重視,小學人數日增,師資不足,為培育小學師資,特於一八一一年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設立第一所師範學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拿破崙時代的小學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