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探究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quiry Model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探究模式」強調由學習者自己去探索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甘特(M.A. Gunter)、艾斯特(T.H. Estes)與施瓦布(J. Schwab)於一九九五年認為:學生從小到大,學校直接教導學生記住許多事情,卻很少教導學生思考事情的方法。事實上,科學家在解決問題或探究未知的領域時,是先去發掘問題,再去尋找答案。因此乃針對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而設計發展出探究模式。這個模式可分成下列幾個步驟進行:
  1.選擇問題:教師先選擇適合進行探究的問題,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說明探究的流程:在進行探究時,當學生被叫到時才可以發問。發問之後,教師只回答「是」或「否」;如果必要時,教師才會增加回答的訊息。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能彼此交談討論。
  3.蒐集資料:這時是全班參與的活動時間,學習者必須專注於活動的進行。將討論到的重點記錄在黑板上或是學生自己的筆記上。
  4.發展理論:學生共同討論一個可能被驗證的理論。
  5.解釋理論:教師引導學生解釋形成理論的一些假設。
  6.分析過程:討論整個探究過程是否可以再進一步的加以改善。
  7.評鑑:考驗學生是否真正從探究過程中了解理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學生是否能夠類化應用到其他問題情境中。
  探究模式下的學習是一種真正令人興奮的學習,是將個人所疑惑不解的問題逐步領悟,進而獲得真象的歷程。其重點不是在於「真象」令人興奮,而是在於「獲得真象的歷程」令人久久無法忘懷且可讓人感到滿足。探究模式的優點即在於能提升學習者解決問題的技能,增強內發動機,且不容易遺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探究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