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提婆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tí p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í pó
解釋:
人名。梵語DeVa的音譯,意譯作天,又稱聖天。印度佛教中觀派的創始人龍樹的弟子。斯里蘭卡人,約生存於西元三世紀。以智辨著稱,常與外道辯論,後遭外道暗殺而死。有百論、四百論、百字論等流傳下來,都是中觀派的重要作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提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vadatta
作者: 余崇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提婆,西藏名Cha-Shyin,三世紀時人,古印度佛教哲學家,大乘中觀派的理論奠基人之一,也稱迦那提婆,生於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因係獨眼,人稱獨眼提婆,居薩羅國,龍樹之弟子,深解「空」之理法,屢次摧破外道邪說。
  提婆曾到過中印、北印等地,並先後在珠利耶國和鉢羅耶伽國定居,屢與當時各派哲學家辯論,而折服一些異教徒,但最後還是被異教徒所殺。提婆對其師龍樹的學說進一步地加以發揮,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和人對它們的認識都是相對的觀念,不過是由於人被無明所遮蔽而主觀臆造的一種假名,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名稱雖然不同,但就其實相而言,則無差別,一切都是「空」的。有為法空,無為法亦空,諸法空不可得。在此他並非只是消極地解釋龍樹的空觀,而是進一步地提出了「破想」的正觀,其主要的著作有[百論]二卷、[四百論]、[百字論]、[廣百論]等,其中[四百論]現存有梵文、藏譯。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提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