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īng dā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叮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īng dāng |
解釋:
1.擬聲詞。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擊的聲音。《西遊記》第一一回:「只見那壁環珮叮噹,仙香異常。」《紅樓夢》第五三回:「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佩微微搖曳。」也作「玎璫」、「丁當」。 2.一種和尚做佛事所用的法器。形如銅鑼,有木把。後亦指孩童所玩的小鑼。《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小孩子吹的簫,打的叮噹,女人戴的錫簪子。」 3.引申為打破東西。《金瓶梅》第五八回:「如何恁拏出來?一時叮噹了我這鏡子,怎了?」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īng dang |
解釋:
衝突、動武。如:「他們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噹起來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叮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