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光敏作用 - 教育百科
ˇ
ˋ
ˋ
  • 漢語拼音 guāng mǐn zuò yò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g mǐn zuò yòng
解釋:
由植物之光敏色素吸收紅光變為活化型,活化型吸收遠紅光或經較長的暗期就轉變成鈍化型,此二型因不同光源轉變而調節植物開花、種子萌芽及幼苗生長等生理過程之作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光敏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sensitiz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吸收了光的原子或分子其本身不會發生化學變化,而會把激發能量轉移給其他分子,使其他分子發生反應,叫作做光敏化。如處於電子基態(ground state)的汞原子Hg(61S0)在吸了低壓汞燈的2537Å共振光(resonance light)後會被激發主Hg(63P1)激態 (exciting state),而不吸2537Å光的氫氣在與激化了的 Hg(63P1)原子碰撞後會因反應
  Hg(63P1)+H2→Hg(61S0)+2H
  而被分解。此系統中的汞原子叫光敏化劑(photosensitizer),此分解作用叫光敏化分解。葉綠素是大自然中的一種光敏化劑,藉它的幫助,二氧化碳和水,才能利用日光的能量合成碳水化合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敏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sensitization
作者: 陳增源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化學反應的開始及完成,可藉由碰撞(分子間碰撞,分子與化學反應之中間產物(radical)之碰撞等等),吸收能量(以加熱形式)或光的照射(irradiate)等方式來達成。任何化學反應之開始若是由光的照射所引起,則稱為光敏作用。例如,氫氣和氯氣在光的照射下反應形成氯化氫,其化學反應式可由下列反應式表示。
  
  由於此化學反應之開始是由氯分子和光的反應分解為氯原子,因此,此化學反應過程稱為光敏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敏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