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室常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room Standards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室常規是班級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活動的規準。其常規不必有成文,但經明確的界定,且學生都已明白記得。教室常規須適合上課時間、地點、課程。
  訂定常規的準則:
  1.涵蓋所有的學生,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
  2.在學期開始時,討論每一的重要性。
  3.使學生記下準則。
  4.使學生將規則寫在家庭聯絡簿或筆記簿上,送請家長簽字,以便家長了解,能合作支持。
  5.如有新生加入,可選定一名的學生向新生提示規則。
  教室常規舉例:
  1.在上課之前,將書本和其他教材準備好。
  2.參加班級計畫與討論。
  3.尊重其他同學的權利。
  4.與同學共同使用公用的教材教具。
  5.及時完成工作,並求作業完整。
  6.保持教室的清潔與整齊。
  7.保持個人進步的紀錄,包括測驗分數與家庭作業的評分。
  8.不攜帶非教學應用的物品入教室。
  9.以自己所表現的儀表、言辭、工作品質為榮。
  10.愛護桌子、書本和其他學校公物與設備。
  11.不逃課。
  12.即使在下課時,也要不大聲喧嘩或作出不當動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室常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