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無政府主義 - 教育百科
教 | |
育 | |
的 | |
無 | |
政 | |
府 | |
主 | |
義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ducational Anarchism |
作者: | 郭實渝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無政府主義的主張是盡量減低,甚至完全消除對個人行為的外在的、教條式的及結構性的限制,並要求解除社會結構。在教育體系上,教育的無政府主義主張教育工作者最好是在沒有學校系統的情況下直接參與大型的人類社會之改造。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簡單的「你-我」關係的社會中,個人的需求減少、活力增加、強調理性,人們可以找回自我,創造個人真正的道德,認清自己的責任。最能代表此種主張的教育學者是伊利希(Ivan Illich)及古德曼(Paul Goodman)。此主張也涵蓋不同的立場,如策略的無政府主義者(tactical anarchist)以取消學校體系為策略,主張將其經費或資源移作解決社會問題的經費;烏托邦的無政府主義者(utopian anarchist)預見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結構及規則限制的自由社會。 更進一步言,教育的無政府主義基本主張包括:主張知識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副產品;人的個性的價值超過其他社會價值;強調在一個以人為主的社會中個人的自由選擇及自我決定;教育是一個理性與積極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自然功能;教育重點在發展一個教育的社會,如此可以減低或消除對正式學校及其他正式機構的依賴;未來的人們應是能自我約束的道德人;強調在一個不斷改進的社會中,個人應不斷改變自新;科學的、實驗的研究方法仍是學問探討的主要方法。基本上,這是一個樂觀的主張,預設人的完美可能性,但忽略了人在幼稚期的依賴性和人的群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的無政府主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