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格列威斑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vy's Zebra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quus grevyi (Oustalet, 1882)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形態:
野生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者,全身布滿黑白相間的條紋,一直延伸到四肢的蹄,黑條紋窄而密,此種條紋據推測應屬於較其他斑點更原始的特徵,腹部白色無條紋;頭大、耳寬、身窄、腿長,鬃毛高而直,體長250~300公分,尾長38~60公分,肩高140~160公分,體重352~450公斤,兩性體型相近。斑馬的條紋原本被認為有打破斑馬外型或混淆捕食者視覺效果的保護功能,但現今較被接受的假說是條紋有強化社會結構的功能,條紋演化的起因可能是引發理毛行為,之後此種觸覺上的吸引力引發條紋的繼續演化。此一假說的依據在於斑馬較其他馬科動物的社會性高,聚集數量大;在草原地帶,群聚數量大的地區,斑馬的條紋比較明顯,在較寒冷的地區,斑馬的毛較長,不易維持明顯的條紋,此處的群集數量也較少。此外、每匹斑馬的條紋都不同,可做個體辨識的依據。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分布:
衣索比亞、肯亞。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較乾的草原、灌叢地,食物以硬而多纖維、一般有蹄類不吃的草為主,雖然上千個體會聚在一起,但真正穩定的組合是母獸與幼獸,有些雄斑馬有很大的領域,約2.7~10.5平方公里,平均5.75平方公里,領域的主要功能是防衛經過的雌斑馬以交配。在有季節性遷移的地區,雄斑馬在生殖季開始時,通常是雨季開始的7~8月與10~11月,重新建立領域;但有些地區終年可生殖,此時雄斑馬不建立領域,而是跟著發情的雌斑馬。
格列威斑馬的懷孕期約390天,小馬出生時的體色是黑色和褐色,約4個月大時長出成體的體色,7個月大可獨立,但可能跟隨母獸達3年,3歲性成熟,但雄斑馬通常要6歲以上才有機會生殖,壽命可達 22年。由於獵捕以取其皮毛及與牲畜競爭水源,數量減少,且在某些地區絕跡,被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物種。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綱: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目:
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科:
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格列威斑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