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擺線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bǎi xi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i xiàn
解釋:
一個圓盤在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線作純滾動,其圓周上的一定點所描繪出的軌跡,也稱為「圓滾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ycloid
作者: 謝爾昌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圖中,A以及B為分別以Q2與Q4為中心的二齒輪的節圓,而P則為節點。若令直徑較小,分別以O1及O2為中心的滾圓C與D在P點處與節圓相切。當上述四個圓的中心位置不動,而以滾動接觸的方式轉動時,圓A上的P點動至a1a2a3時,圓B上的同一點將動至b1b2b3,而圓C上的同一點則動至叫c1c2c3,若圓C上的P點帶有一鉛筆,當該點動至c1點時,該鉛筆在圓A之內繪出來的曲線就是內擺線(hypocycloid)a1c1,在圓B之外繪出來的曲線就是外擺線(epicycloid)b1c1。「擺線」一詞即為內擺線與外擺線的總稱。由於內擺線a1c1在c1點處之法線與外擺線b1c1在c1點處之法線均通過P點,若以內擺線a1c1。作為齒輪2的齒腹部分的齒形,外擺線c1b1作為齒輪4的齒面部分的齒形,則二齒形曲線接觸點逐漸接近中心的連線時所發生的運動,與節圓之間的滾動接觸所發生的運動相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擺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