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管理:早期發展 - 教育百科
知 | |
識 | |
管 | |
理 | |
: | |
早 | |
期 | |
發 | |
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nowledge management: early development |
作者: | 唐牧群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知識經濟體系時代來臨,企業愈加重視所擁有的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與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電腦、網路的普及形成有力工具,支援知識管理發展,故早期知識管理主要目的為協助企業運用其內部知識發揮最大的價值。Koenig& Neveroski將早期知識管理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資訊科技與智慧資本(by the Internet ou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人文及文化層面(human and cultural dimension, the HR, human relations)、內容與檢索(content and retrievability)、全球化的網絡時代(extranet)。在知識管理的早期發展階段,企業組織已發覺資訊與知識是其重要資產,因此重視文件管理。而網際網路的出現,成為組織內知識分享的絕佳工具,故第一階段的知識管理著重於硬體設備的建立。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組織建置內部網絡、資料庫蒐集、儲存知識,以建立知識地圖。尤其是跨國企業組織,更重視內部網絡的建置,讓員工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識。然而,系統的建立並不能確保知識被廣泛使用,使用者的培訓為第二階段知識管理的重點。藉由引入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及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的概念,讓知識管理的推行更加順利。第三階段著重於提升知識管理系統的內容管理,透過建立索引(index)與知識分類(taxonomies),提高系統的好用性。若使用者無法找到所要的內容,就無法應用知識管理累積的。21世紀初進入知識管理發展的第四階段,重視組織外部知識。傳統知識管理強調內部的知識管理,而在全球網絡階段,有時關鍵的資訊是掌握在組織外部,因此若能連結組織外部的資源如供應商、組織等,亦有助於知識的管理。Koenig, M. & Neveroski, K. (2010). Knowledge Management: Early Development.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3rd edition). London: Taylor & Francis.Prusak, L. (1999). Where did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e from? Knowledge Directions, Fall, 90–96. Retrieved June 11, 2012, from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5386951. |
|
參考資料: Koenig, M. & Neveroski, K. (2010). Knowledge Management: Early Development.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3rd edition). London: Taylor & Francis.Prusak, L. (1999). Where did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e from? Knowledge Directions, Fall, 90–96. Retrieved June 11, 2012, from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5386951.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知識管理:早期發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