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ㄢˋㄉㄧㄥˋㄕˋㄕˊㄖㄨˊ:「ㄓㄥˋㄇㄧㄥˊ」、「ㄓㄥˋㄕˊ」、「ㄊㄨㄟㄓㄥˋ」、「ㄌㄨㄣˋㄓㄥˋ」。
  2. ㄆㄧㄥˊㄐㄩˋㄖㄨˊ:「ㄖㄣˊㄓㄥˋ」、「ㄓㄥˋㄐㄩˋ」、「ㄊㄧㄥˊㄔㄜㄓㄥˋ」、「ㄐㄧㄝˋㄕㄨㄓㄥˋ」、「ㄗㄨˊㄧˇㄨㄟˊㄓ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ng
解釋:
  1. 憑據。
    【例】人證、停車證、借書證
  2. 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
    【例】印證、證實、證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ng
解釋:
[動]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名]
1.憑據。如:「人證」、「停車證」、「借書證」。
2.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證」、「血分證」。《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可以表明事實的各種憑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