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期刊代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DEN
作者: 林呈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期刊代碼是一種由期刊刊名縮寫組成的代碼,這個代碼用以永久識別某一特定的刊物,原是為處理科技及醫學期刊而設計。代碼的結構是由6位大寫的英文字母或數字組成,前4碼通常取自刊名前4個字,以便於記憶。第5碼取碼位置不定,用以區分刊名相似的期刊,同時兼具助記的功用。最後一位是檢查號碼,可用英文字母或數字表示。臺灣地區的中文期刊先譯成韋傑士羅馬拼音再行取碼。此種代碼具有簡短、精確、獨立與容易記憶的特性。
  期刊代碼源起於貝夏普規則(Bishop's Rules)。美國材料測試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簡稱ASTM)於1955年開始執行此項代碼的編配工作,並將原貝夏普的4位碼改為5位碼,習稱ASTM CODEN'並出版CODEN for Periodical Titles備查詢之用。1975年起,此項執行工作轉由設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Ohio)的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s,簡稱CAS)負責。目前,此種代碼的主要功能仍做為科技期刊的識別,和期刊書目儲存查詢之用。應用範圍則擴及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刊物,同時也可應用在圖書和專利文獻之上。
  期刊代碼和國際標準期刊編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上用來識別期刊的兩種主要代碼,其結構方式不同,但主要功能都在便於期刊的識別、書目資料的儲存和檢索以及自動化作業的管理。申請期刊代碼可逕函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期刊代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