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申詔書〕(日本) - 教育百科
〔 | |
戊 | |
申 | |
詔 | |
書 | |
〕 | |
( | |
日 | |
本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楊思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明治四十一年(1908)七月,日本當時首相桂太郎第二次組閣,除發表十二項政治綱領外,在內政工作上,以對抗社會主義思想為第一要務;因而緊急發布〔戊申詔書〕,冀望扼止社會主義思想的蔓延。 〔戊申詔書〕之由來,主要是和發布當年的干支算法,(剛好是戊申年)有關。至於詔書,乃表示天皇正式透過法律程序所下詔的命令,並有國務大臣的副署。這和〔教育勅語〕只是天皇本人對國民表明其意見而無國務大臣副署者有所不同,當時日俄戰爭剛結束不久,明治政府面臨重大危機;為了解決危機,認為需對以〔教育勅語〕為本的天皇制體制加以補強,乃有〔戊申詔書〕的頒布。 此詔書剛頒布時,只稱做「詔書」,至同年十一月六日由內務省向地方政府轉發時,才正式稱之為〔戊申詔書〕。詔書內容全文共三百零五字,前段七述日本在日俄戰爭勝利以後,逐漸成為遠東的重要國家,今後為使國運繼續發展,強調應以勤儉為基軸,振興傳統的道德;後段則提示國民的道德就是「我們神聖祖宗的遺訓」,也是「我們光輝國史的軌跡」,實現這些道德就是「國運發展之根本」。 詔書頒布以後,透過行政系統的命令和鼓吹,並大量印製分送全國各地。小松原文部大臣也對各地方行政人員及各學校校長發布訓令,要求努力實踐。因此在縣、郡等單位的各種團體,乃陸續舉辦奉讀會,並規定參與奉讀會人員必須盛裝以赴,整個儀式包括:對天皇肖像禮拜,詔書奉讀,再由縣知事(縣長)訓示等順序,這分詔書的奉讀,乃透過學校系統進行。 〔戊申詔書〕代表日本在天皇體制下,為推動天皇制教育制度,藉由天皇的聖旨,意圖重振傳統之道德觀念,以消弭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產物,具有鞏固及加強天皇制教育的作用,同時也是在帝國主義國家的觀念下,配合經濟發展的新的道德基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戊申詔書〕(日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