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篦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的細齒梳子,用以去除髮垢,或插在頭上當髮飾。 △篦子 ◎
  2. 用篦子梳理頭髮。
    【例】母親握著她那已雜白的長髮,用篦子篦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用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的細齒梳子,用以除去髮垢,或插在頭上當髮飾。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耳聾須畫字,髮短不勝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ì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縫比較密的梳子,可去除頭蝨。
  2. [[動] ] 編製竹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之細齒梳子,用以梳理鬢髮、除去髮垢,或插在頭上當髮飾。如:「竹篦」。大徐本《說文解字.竹部.新附》:「篦,導也,今俗謂之篦。」清.鄭珍《說文新附考.卷二.竹部》:「《釋名》:『導,所以導鬢髮使入巾幘之裡也。』」《玉篇.竹部》:「篦,釵篦也。」《字彙.竹部》:「篦,亦竹為之,去髮垢者。」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耳聾須畫字,髮短不勝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2. 梳理頭髮。《金瓶梅》第六七回:「西門慶於是坐在一張醉翁椅上,打開頭髮,教他整理梳篦。」《紅樓夢》第二○回:「早上你說頭癢,這會子沒什麼事,我替你篦頭罷。」

3. 一種竹製刑具。《水滸傳》第四回:「你須不瞎,也見庫局裡貼的曉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決打四十竹篦,趕出寺去。』」

注音: 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