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銳爾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yerson, Egerton
作者: 黃玉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銳爾森(1803~1882)素有加拿大(英語區)教育之父的美譽,他所建立的安大略區教育制度,後來成為加拿大西部仿效的範本。他對教育的理念可歸納為三項:教育是對學習的熱愛,教育是個人的解放,教育是社會有秩序的發展。
  銳爾森童年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就讀,主要是學習英文文法。後來他對宗教的興趣與教導已漸萌芽生根,特別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很大。他的三個哥哥都成為傳教士,因此父親寄望銳爾森能繼承家業,經營蓬勃發展中的農場。銳爾森十四歲時,有機會在兩位教師指導下修習英語,兩位教師對他優異的成績表現,感到非常滿意。一年後,教師之一生病,無法從事教學,銳爾森乃補其空缺,教授英文文法課程。在回到農場工作後,為避免父親的不悅,他毅然放棄追求知識的機會,只悄悄地研習拉丁文文法、〔瓦茲論心〕(Watt's On the Mind)、瓦茲邏輯(Watt's Logic)。十八歲時,銳爾森加入教會,離家前往倫敦區文法學校(London District Grammar School)任教。銳爾森的父親多方指控教會搶走他的兒子,為平息父親的抱怨,他甚至雇用工人以頂替自己的責任,後來乾脆辭去教職回到父親的農場工作;二十一歲時,自感從事其他行業的需要,乃前往高爾學區文法學校,追隨羅約翰(John Law)研習古典文學,由於用功過度,積勞成疾,幾乎喪命。銳爾森的教育哲學很明顯地孕育甚早,他對學習的熱愛及肯定,奠定他對教育事業的偉大奉獻與成就。
  銳爾森二十二歲時,奉獻於宣教工作,由於被立法工作的公共利益與精彩辯論所吸引,而結識多位政界人物,他的言論廣受賞識好評。一八二六年,他獲任命為信用河印地安人(Credit River Indians)傳教士;他給予他們實際的建築與耕種訓練,認為這才是印地安人整個發展所需要的。他對教會貢獻頗鉅,一八四二年他被任命為科伯格教會學院(Methodist Academy at Cobourg)校長。他對教育的投入係源自他對宗教的奉獻;基督教義主張對神的服從需要一種心智與意志訓練,而心是上帝所賦予的,需要加以開發及使用。他積極從事教育工作主要來自他政治的參與感,他認為只有透過教育才會產生高明的意見,高明的意見則是適當的政治改革所不可或缺的。
  銳爾森所主張的教育是基督教的、普遍的、實用的、完整的。他很早就體認教育應該發揮效用,學用宜相互配合。他在一八四六年的〔加拿大公立小學教學報告書〕中,指出教育應該符合普遍的、自由的、義務的基本原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銳爾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