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俾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使。
    【例】俾使、俾能自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使。如:「俾能自立」。《左傳.成公十三年》:「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
2.服從。《書經.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文選.漢武帝.賢良詔》:「日月所燭,罔不率俾。」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ㄅㄧˋ

1.助益。《說文解字.人部》:「俾,益也。一曰俾,門侍人。」唐.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西河序〉:「蓋欲謀夫起予,哲士俾我。」按:此義後多用「裨」字。

2.僕人。《說文解字.人部》:「俾,益也。一曰俾,門侍人。」

3.使。《說文解字.人部》:「俾,益也。一曰俾,門侍人。」清.段玉裁.注:「經傳之俾皆訓『使也』,無異解,蓋即益義之引伸。」《詩經.大雅.蕩》:「俾晝作夜。」漢.毛亨.傳:「使晝為夜也。」《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三國演義》第八○回:「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4.服從。《書經.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禮記.樂記》:「克順克俾。」

㈡ ㄅㄟ,ㄅㄧˋ之又音。

注音: ㈠ㄅㄧˋ ㈡ㄅ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俾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