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殽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ㄨ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yá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1. 互相錯雜。
    【例】溷(ㄏㄨㄣˋ)殽
  2. 菜肴,煮熟的魚肉類食物。通「肴」。
    【例】珍殽、殽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動]
摻雜、摻合。《說文解字.殳部》:「殽,相雜錯也。」《國語.周語下》:「如是,而加之以無私,重之以不殽,能避怨矣。」三國吳.韋昭.注:「殽,雜也。眾人過郊,單子獨否,所以不雜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鑄作錢布皆用銅,殽以連錫,文質周郭放漢五銖錢云。」
[名]
1.菜餚。通「肴」。如:「果殽」、「殘殽」、「嘉殽」。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洛寧縣與陝縣之間。通「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摻雜、摻合。《說文解字.殳部》:「殽,相雜錯也。」《國語.周語下》:「如是,而加之以無私,重之以不殽,能避怨矣。」三國吳.韋昭.注:「殽,雜也。眾人過郊,單子獨否,所以不雜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鑄作錢布皆用銅,殽以連錫,文質周郭放漢五銖錢云。」

2. 菜餚。通「肴」。《詩經.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登》:「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減損大官殽饌,過於禮制,臣竊憂惶。」

3. 山名。位於河南省洛寧縣與陝縣之間。通「崤」。《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注音: 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