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鐵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í tiě kuàng |
解釋:
礦物名,成分為四氧化三鐵。具磁性,質重而色黑,半金屬光澤,產於變質岩與火成岩中。磁鐵礦氧化後變為赤鐵礦或褐鐵礦,是煉鐵的主要原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磁鐵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磁鐵礦的晶體多呈八面體或菱形十二面體,也會以粒狀和塊狀等集合體型態產出。無解理、不透明、硬度為5.5~6、比重達5.2、顏色和條痕均為黑色、可緩慢溶於鹽酸中、具有強磁性等,均為磁鐵礦的重要物化特性。 磁鐵礦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其中少量的二價鐵可被鎂和二價錳所置換,三價鐵可被鋁、鉻和三價錳所置換。因具有強磁性,可吸住鐵屑,但是如果加熱至550℃後,磁性會消失。 磁鐵礦是十分常見的氧化物礦物,例如在火成岩中,它常是一種伴生礦物;在變質岩或高溫礦脈內,也是常見的一種礦物;因其比重大,常在河床或海邊沙灘富集。磁鐵礦是重要的鐵礦來源,然在地表經風化後,可以變為赤鐵礦,假像赤鐵礦(Martite)和針鐵礦(Goethite)。 |
|
知識 1: 磁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磁鐵礦 | |
國內產地: | 中央山脈變質岩中 |
國外產地: | 美國New York的Warren、Tilly Foster mine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氧化物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