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灩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
解釋:
  1. →瀲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
解釋:
[形]
參見「瀲灩」條。
[名]
地名用字。參見「灩澦堆」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瀲灩」:

⑴ 水波動貌。《廣韻.去聲.豔韻》:「灩,瀲灩,水波動皃(貌)。」

⑵ 水滿溢貌。《集韻.上聲.琰韻》:「灩,水滿皃(貌)。」南朝梁.何遜〈行經范僕射故宅〉詩:「瀲灩故池水,蒼茫落日暉。」元.李治〈摸魚兒.為多情〉詞:「香瀲灩銀塘,對抹胭指露,藕絲幾縷。」

⑶ 水波相連。唐.方干〈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詩:「勢橫綠野蒼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間。」

⑷ 波光映照。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⑸ 月光明亮,如水般清澈。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詩三首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

2. 「灩澦」:水名。《玉篇.水部》「澦」字:「澦,灩澦,水名。」

3. 「灩澦堆」:地名。在中國大陸四川省奉節縣東十里瞿塘峽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勢湍急,湍成漩渦,往往為舟行之患。或稱為「英武石」。

注音: 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