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混沌:A>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如:「傳說當混沌初開時,元氣析離,輕清者上揚成為天,重濁者下沉而為地。」B>糊塗無知的樣子。如:「我看你的腦筋是混沌了,居然會說這種話。」C>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如:「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逐句析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ùn |
解釋:
參見「混沌」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不通。《集韻.上聲.混韻》:「沌,水不通。一曰泿沌,元氣未判。」 2. 「混沌」: ⑴ 傳說天地未形,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樣子。《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亦作「渾」。 ⑵ 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唐.孫思邈〈四言詩〉:「一體混沌,兩精感激。」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⑶ 糊塗無知的樣子。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這個養爺老的混沌了,我是劉季真的兒。」《水滸傳》第二四回:「混沌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出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
|
|
注音: | ㄉㄨㄣ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沌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