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冬眠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dōng mi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ōng mián
解釋:
  1. 某些動物為度過嚴寒的氣候,於冬天時不吃不動,減少脂肪消耗量,以適應惡劣生活環境的現象。如蛙、蝙蝠、龜、蛇等,皆有冬眠的習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冬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ōng mián
解釋:
有些動物為度過嚴寒的氣候,於冬天時不吃不動,以減少脂肪消耗量。其形似僵死,以適應惡劣的生活環境。如蛙、蝙蝠、龜、蛇等皆有冬眠狀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冬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bern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哺乳動物(尤其是囓齒類、食虫類及蝙蝠類)將體溫降低以節省能源,渡過低溫(冬季)或食物不足的時期。冬眠的時間可持續數週至數月。冬眠時,通常體溫會降至20℃以下,當環境溫度在5-15℃時,動物體溫會保持在接近環境溫度;但當環境溫度低至5℃以下時,動物會提高其代謝,使體溫不再下降。因此,哺乳動物的冬眠並非放棄體溫的調節,而是將體溫調整在一較低值。冬眠時,動物的代謝、呼吸、心跳及循環速率都很緩慢,血液循環僅限於一些重要器官。通常冬眠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期(entry)、延長期(prolonged period)及甦醒期(arousal)。在進入期,動物通常降低代謝,讓體溫逐漸下降。而後體溫不再下降,保持穩定,進入延長期。在甦醒期,動物用顫抖或其他體內的能源(通常是棕色脂肪體,brown adipose tissue),迅速增加代謝率,提高體溫。體型大的動物在進入冬眠或由冬眠甦醒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由於從冬眠甦醒所需的能量很大,體型愈大的動物,所需的能量愈大。故大型哺乳動物,如美洲熊,在冬季休眠時,只將體溫略為降低 5-10℃,稱為冬睡(winter sleep)。冬睡並非深度休眠,故仍能在短時間內甦醒,冬睡的熊甚至能分娩,故與冬眠或蟄伏狀態之大幅度體溫下降有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