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甲烷生成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thanogen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凡是在其生長過程中能產生甲烷之細菌稱之,此類細菌屬於化學自營性,以氫氣為能源、電子供給者,以二氧化碳為碳源、電子接受者,為絕對厭氧性,對氧氣非常敏感,除了二氧化碳之外,有些菌株亦可用甲醇、甲酸、乙醇等簡單化合物作碳源,但不能利用複雜有機物,視為兼性自營性,此時需要一些維生素、醋酸鹽、胺基酸及有機硫化物為生長因子。大部份的甲烷生成菌在複合培養基(含酵母抽出物)中比在無機培養基中長得好,而硫化氫會對其產生毒性。甲烷生成菌在分類學上列入Methanobacteriaceae一科中,其中有Methanobacterium、Methanobrevibacter、Methanomicrobium、Methanogenium、Methanospirillum、Methanosarcina、Methanococcus等屬,不同的屬分別具有可移動或不可移動性,且分別具有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等不同的特性,甲烷生成菌可在池塘、沼澤的厭氧底泥或下水道污泥,及反芻動物的瘤胃中發現。(1.Paul Singleton & Diana Sainsburg, 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1978; 2.戴佛香、陳吉平,最新微生物學辭典,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甲烷生成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