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傀儡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kuǐ lě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ǐ lěi
解釋:
  1. 木偶戲中用來表演的木偶。
    【例】這些傀儡的雕刻細緻,表情豐富、生動。
  2. 比喻沒有主見,任人支配、操縱的人或組織。
    【例】滿清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皇帝形同傀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傀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ǐ lěi
解釋:
1.木偶戲中受人在幕後操縱的木偶。
2.比喻徒有虛名,沒有主見,甘心任人操縱的人或組織。《朱子全書.卷一.學一.總論為學之方》:「今於古人所以下學之序,則以為近於傀儡而鄙厭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傀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ei Lei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劇種名。中國古代由幕後演員操縱用木偶表演的戲劇形式,春秋時代刻木為人,代替奴隸殉葬,故早期傀儡戲只在喪事中表演,到了漢代末期,才開始在喜事的場合中出現。南北朝至唐代,被列入散樂,宋代在瓦子勾欄中,有著更大的發展,成為重要藝術活動之一,幾與雜劇不相上下,南宋時光在臨安一城的官巷口和蘇巷,就有以弄傀儡戲為職業的二十四家民戶。又稱「木偶戲」、「魁礧子」、「窟礧子」。傀儡戲可以表演婦女故事、神怪故事、英雄故事等,三國時馬鈞製作的木偶人能做擊鼓、吹簫、跳丸、執劍等雜技表演,傀儡戲和雜劇、說唱音樂、戲劇表演等相通,又被稱為「小雜劇」。中 國 之傀儡戲有四種表演形式:一、懸絲傀儡;二、杖頭傀儡;三、水傀儡;四、肉傀儡。
參照: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傀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l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線控木偶。
  2. [[名] ] 臺灣南部漢人對山地原住民的稱呼。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傀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傀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