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長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ory of Growth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長說將教育比擬成自然生長的現象,是自然主義教育家所主張的一種理論;基本上,將兒童視為成長中的個體,兒童的全面生長或發展,即是教育的意義所在。自然主義者的教育理論,注重自由、興趣、活動及生長;且在兒童的生長過程中,有不同的生長階段,教育必須配合此等生長的階段加以生長而不能有所逾越。自然主義的學者主張個體具有自然生長的條件,教育者宜善加利用;以實驗主義教育學者杜威(John Dewey)為例,他認為教育即經驗繼續生長的一種過程,生長的條件是未成熟及可塑性。在個體不時地與外在環境作出交互的活動時,個體會形成經驗並給予經驗一定的意義;經驗是繼續性的及生長性的,而生長的意義則呈現在個體對經驗意義的增加及對經驗發生情境控制能力的加強上。杜威從經驗的繼續重組與重建上,解釋教育的發生與進展,可說是一種新的教育觀。不過,杜威並不贊成一切經驗的生長、重組、改造或重建都是教育,杜威將經驗限制在合乎教育性經驗的生長才是教育。他的此種主張避免了不當經驗的生長亦被畫歸在教育的範疇內的困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長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