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背盤雀鯛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黑背盤雀鯛
英文名: Dischistodus prosopotaenia
描述: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2.1-2.2倍。唇薄。吻部裸出無鱗。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二列。眶下骨及眶前骨間無缺刻;僅前鰓蓋骨和眶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 14-15;臀鰭硬棘II,軟條13-14;胸鰭鰭條16-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略呈圓形。體呈黃褐色,腹面偏白;體側中部具一寬橫帶;鰓蓋上緣具無黑點;胸鰭基底上緣具黑點;各鱗具藍色斑點及垂直線紋。稚魚在背鰭基底的中心上具一個眼狀斑。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尼古巴群島到萬那度,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西北部與大堡礁。台灣南部偶可見。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Dischistodus prosopotaenia (Bleeker, 1852)
形態:
體為橢圓型,被中大型櫛鱗,吻部裸出,鼻端大部分缺刻(眶前骨與眶下骨之間有凹刻)。眶下骨及前鰓蓋骨邊緣具有明顯強鋸齒。魚體底色為乳白色,體側上半部有2大塊淡褐色段落,頭側有斑點;幼魚體為白色,頭部及軀幹中央各有一甚寬的土黃色縱帶,背鰭軟條部有1眼斑,體長最大可達15公分,屬於中型雀鯛。
分布:
東印度至熱帶太平洋海域。
生態習性:
生活於水深1~12公尺的珊瑚礁區,通常棲息在礁池或有淤泥的海域。
利用:
無經濟價值。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黑背盤雀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