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虎子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hǔ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ǔ zǐ
解釋:
1.老虎之子。《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元史.卷一九八.孝友列傳二.石明三》:「石明三者,與母居餘姚山中。一日明三自外歸,覓母不見,見壁穿而臥內有三虎子,知母為虎所害,乃盡殺虎子。」
2.比喻強健的男孩。《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淩統》:「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受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馬桶。《周禮.天官冢宰.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漢.鄭玄.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覺腹中痛極,討個虎子坐下,看看命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虎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