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及推廣教育研究所(德國) - 教育百科
學 | |
校 | |
及 | |
推 | |
廣 | |
教 | |
育 | |
研 | |
究 | |
所 | |
( | |
德 | |
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stitut für Schulund Weiterbildung (Germnay) |
作者: | 嚴翼長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德各邦教育行政當局為促進學校與社會各團體,如教師協會(Lehrerverbände)、職業公會(Berufsverbände)和全邦家長協會(Landeselternvereinigung)合作,對實際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間分別設立了教育研究中心(Pädagogisches Zentrum)。這種教育研究中心在各邦有不同的名稱,在巴揚邦(bayern)稱為學校教育研究所(Staafsinstitut für Schulpäd a gogrk);在北威邦(Nordrhein-Westfalien),稱之為學校及推廣教育研究所(Institut für schul und Weiterbildung)。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要將過去以教材為重心的課程標準改變成為根據學生心理發展順序,以行為為導向的課程。通常要經過四個階段:(1)設立課程擬訂委員會,進行課程研究的準備工作;(2)編製各級學校課程草案;(3)進行課程的設計和試驗;(4)最後建議各邦教育廳頒布各級課程方針並促進其實施。 課程方針應該包括總目標(Richtziel)、教學目標(Grobziele)、教材內容、教學過程評鑑方法以及教學指引等。這種以學習過程為導向(proze Borientiert)的教材是一種開放的課程(Offene Curricula)。例如在新制高中可以設立「教育學」的選科,可以由教師自由決定以「青年犯罪問題」或「青年吸毒問題」為教材內容,讓學生參加討論;其教材內容雖然不同,但是使學生對現代社會問題有深入了解,並且培養自己的判斷力,即為以社會為導向的教學目標之一。 學校及推廣教育研究所不但設有圖書館,並且聘請若干教育專家經常舉辦教師的講習。研究所備有學員宿舍,以便利開會或講習之用,研究所的教授也常常到地區課程研究中心(Regional Zentrum)推進研究工作。 各邦教育研究中心不但從事學校課程的研究,而且也從事擴充教育的研究,舉凡課程目標、方法和評鑑都屬於研究範圍之列。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及推廣教育研究所(德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