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筍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shí sǔ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sǔn
解釋:
  1. 石灰岩洞穴中似筍狀的沉澱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由含石灰質的水從洞穴下滴於地面,逐漸沉澱增高而形成。
    【例】山洞中常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石筍,令觀者嘖嘖稱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石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sǔn
解釋:
1.形狀似筍的岩石。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成都石筍,其狀與筍不類,乃累疊數石成之。」清.魏源〈棧道雜詩〉七首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筍森森立。」
2.石灰岩洞穴中似筍狀的沉澱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由含石灰質的滴水從洞穴逐漸下滴於地面,沉澱物逐漸增高而形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alagmit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石筍的成因,和鐘孔石一樣,也是石灰岩洞穴內的碳酸鈣沈積物。所不同的,鐘孔石,是由洞頂下滴而尚未及地的石灰華;至於石筍,則為下滴及地的石灰華。因飽含碳酸氫鈣的水滴,不斷由鐘孔石的末端下滴,所以洞底的堆積亦不斷向上伸展,有如竹筍,所以稱為石筍。在法國中南部大戈斯(GrandsCausses)喀斯特地區內,有高二十餘公尺徑一.二公尺的巨石柱,蔚為奇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石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