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幹濟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gàn j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n jì
解釋:
1.才能足以濟事。《隋書.卷六六.列傳.李諤》:「世之喪道,極於周代,下無廉恥,上使之然。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觀其行,矜誇自大,便以幹濟蒙擢,謙恭靜退,多以恬默見遺。」《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薦托》:「有幹濟之人,外而上司出京,內而各衙門公事。」
2.有良好的成就。《易經.乾卦》:「《文言》曰:貞者,事之幹也。」唐.孔穎達.正義:「使事皆幹濟,此法天之貞也。」《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上.陳少游》:「少游長權變,所至一切幹濟,賄謝權幸,以是數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幹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