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系統架構 - 教育百科
管 | |
理 | |
系 | |
統 | |
架 | |
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nagement System Framework |
作者: | 黃昆輝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管理系統架構」是探討組織氣氛的另一種途徑;認為組織的特徵即是組織的氣氛,而組織的特性乃是組織內部功能實際運作情況的反映。組織的特性可從領導歷程、激勵力量、溝通歷程、交互影響歷程、決定歷程、目標訂定歷程、管制歷程等及成就目標八種功能加以測量描述。 從組織內部的八種功能之不同程度的狀況,加以綜合分析,可以得到四種管理系統的型式:那就是,系統一(剝削-權威式)、系統二(仁慈-權威式)、系統三(商議式)及系統四(參與式)。因此,每個系統均可以用組織的氣氛和領導的行為予以描述,亦即每種系統代表一種類型的組織氣氛。至於組織內部的功能(組織特徵)與管理系統的關係,可以如圖表示之。 上述四種管理系統實際上彼此只有程度上的差異,而無種類上的不同。系統一與系統四乃居於連續量尺上的兩端,彼此在八種內部功能運作的程度上明顯地對立,系統二與系統三居中;系統二比較接近系統一,而系統三則較接近系統四。 管理系統架構不僅在描述組織的氣氛及分析組織的變因,而且尚在試圖建立組織氣氛與組織效能的關係。系統四應在下列組織表現的測量標準有較佳的表現:(1)生產力;(2)缺席率及人事異動率;(3)無謂的耗損與浪費;(4)品質管制。 由於系統四具有較佳的組織效能,所以管理者應努力使自己的管理系統趨向於系統四。至於革新管理系統的作法,李克特(Rensis Likert)和李克特(Jane Gibson Likert)提供下列原則供參考:(1)以改變領導行為與領導結構作為行動的焦點;(2)漸進地從系統一進步到系統二、系統三和系統四;(3)在計畫行動時,盡量使行動將受影響的成員參與行動的規劃;(4)在計畫行動時,引用客觀、公正的證據;(5)盡量使具有權力的人士或居於影響位置的成員帶頭行動,並且持續參與改革方案;(6)在支持性、協助性的氣氛下,推動改革行動。 資料來源:黃昆輝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民國77年),頁336。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管理系統架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