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矽鎂石 - 教育百科
粒 | |
矽 | |
鎂 | |
石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粒矽鎂石的英文學名Chondrodite是在1817年由d'Ohsson所命名,其希臘語是粒狀的意思,意指它的產狀是呈單獨的顆粒狀。晶體呈短柱狀,但在自然界十分罕見,多數以圓形的粒狀出現,少部分以塊狀集合體產出。摩氏硬度為6~6.5之間,比重從3.1到3.23,顏色以黃色到紅色色系為主,條痕則從白灰色到黃色。粒矽鎂石的化學成分頗為複雜,在化學式中的F,部分可被OH離子所置換,Mg也可能被Fe所置換。它是一種矽酸鹽類的礦物,但可溶於鹽酸和硫酸中。粒矽鎂石產在超基性岩、蛇紋岩、金伯利岩、大理岩、鎂質矽卡岩和碳酸岩中,共生的礦物有金雲母(Phlogopite)、尖晶石(Spinel)、磁鐵礦(Magnetite)、鈣鋁榴石(Grossular)、矽灰石(Wollastonite)、鎂橄欖石(Forsterite)等,在地表環境可能轉變為蛇紋石(Serpentine)或水鎂石(Brucite)。 |
|
知識 1: 螢光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粒矽鎂石 | |
化學成分: | (Mg, Fe, Ti)<sub>5</sub>(SiO<sub>4</sub>)<sub>2</sub>(F, OH, O)<sub>2</sub> |
國外產地: | (1)芬蘭的Pargas、Hangelby和Sibbo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矽酸鹽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