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習曲線 - 教育百科
練 | |
習 | |
曲 | |
線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actice Curve |
作者: | 陳啟勳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練習曲線又稱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是用來記錄學習過程中進步的情形。通常按照數學的習慣,以橫座標代表練習的次數,以縱座標代表進步的情形,並將多次練習的結果繪成曲線。因表示方法的不同,練習曲線分為兩種:一為根據正確反應記錄的上升曲線,如固定時間的工作成果或記憶的多寡;一為根據學習所需時間長短及錯誤記錄的下降曲線。此兩種曲線均可以看出學習者進步的情形。 練習曲線有下列四種特性: 1.開始的突進:在練習開始時,通常學習者會表現出進步快速,即成果曲線快速上升,時間曲線會快速下降,原因是:(1)初學時興趣濃厚,動機強,注意力集中;(2)先前即已具備基本知識技能,產生遷移現象;(3)初學時學習材料較為簡單,容易學習。 2.高原現象:在練習達到相當次數以後,曲線會呈現一段幾乎平坦的現象,表示進步停頓或很小;再經過不斷練習,曲線才繼續呈進步的現象。曲線呈平坦現象一般稱為高原現象。高原出現的原因是:(1)長期做相同的練習,新奇感降低,動機不夠強烈。(2)以固定的方法長期做練習,學習成績達到某一限度後就無法突破,而出現不再進步的現象。 3.起伏現象:由於學習者生理上、心理上的變化及學習情境的變遷,使相鄰的練習成績產生些微的變化。 4.最後的突進:在高原期後,由於繼續的練習會產生突進的現象,原因是:(1)經過努力或豁然領悟,使學習表現快速的進步;(2)由於即將完成,堅持最後五分鐘,做最後的衝刺,動機轉強,使學習快速的進步。 由於進步快慢的先後順序,練習曲線又分為先快後慢的負加速曲線,以及先慢後快的正加速曲線。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練習曲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