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可編碼的知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coded knowledge
作者: 黃元鶴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可編碼的知識是指可由符號及記號表達的知識,即可由文字、數字、符號或圖形來記錄及顯示的知識,經編碼後可儲存於書面的文件或電子檔案,可編碼的知識通常即是外顯知識,但部分「如何做」的隱性知識也可透過外顯化的方法轉為可編碼的知識,如組織當中的標準工作流程。組織中為了將可公開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傳遞與利用,選取較具結構化的組織行為知識,整理為統一格式的知識在組織中傳播與流通,因此可傳達已形成通則的知識,而非單一個體的狀況。為了要擷取個人寶貴的經驗知識中較具結構化而易於記錄的知識,往往需經篩選,將部分隱性知識顯性化,可能遺漏了一些難以表達但卻相當重要的隱性知識,然而這些可編碼的知識在組織中較具保存與流通的實務功能,利於組織有效控管知識,因此,組織當中的知識庫通常都是存放著可編碼知識。圖書資訊服務機構的可編碼知識包含如下類型:圖書資源的相關屬性、讀者資料、各種辦法與規章、各項工作的標準作業流程、會議記錄、新進人員工作手冊、員工教育訓練的教材、同仁的研討會心得、問題解決方案、品管流程改善、讀者意見彙整等。通常可編碼的知識在以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組織時運行良好,因該管理方法對於工作分工細密且以機械化的方法來控管組織的活動,因此可將大部分的個人活動分化為許多工作小段且易於形成標準及程序以留下記錄,優點是降低許多組織管理中不確定性的因素,知識可易於聚集於管理資訊系統當中,生產的效能可達最大化。然而,由於工作高度分工及層級化才能轉為可編碼的知識,除了遺漏若干無法記載的隱性知識之外,較無法因應外來的新知識而有所應變。Lam, A. (1998). Tacit knowledg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 societal perspective. Retrieve July, 29, 2011, from http://www3.druid.dk/wp/19980022.pdf.
參考資料:
Lam, A. (1998). Tacit knowledg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 societal perspective. Retrieve July, 29, 2011, from http://www3.druid.dk/wp/19980022.pdf.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可編碼的知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