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繆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ㄧˋ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一]móu[二]miào[三]miù[四]m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ㄔㄡˊㄇㄡˊ:A>ㄑㄧㄣㄇㄧˋㄔㄢˊ綿ㄇㄧㄢˊㄖㄨˊ:「ㄑㄧㄥˊㄧˋㄔㄡˊㄇㄡˊ」。B>使ㄕˇㄐㄧㄢㄍㄨˋㄖㄨˊ:「ㄨㄟˋㄩˇㄔㄡˊㄇㄡˊ」。

注音:
解釋:

ㄒㄧㄥˋ

注音:
解釋:

ㄘㄨㄛˋㄨˋ˙ㄉㄜㄊㄨㄥㄇㄧㄡˋ」。ㄖㄨˊ:「ㄇㄧㄡˋㄌㄨㄣˋ」、「ㄇㄧㄡˋㄕ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óu
解釋:
  1. →綢繆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o
解釋:
  1.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miù
解釋:
  1. 錯誤的。通「謬」。
    【例】繆論、繆說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宗廟的位次。
    【例】昭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óu
解釋:
[動]
1.固結。《莊子.庚桑楚》:「內韄者不可繆而捉。」
2.參見「綢繆」條。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o
解釋:
[名]
姓。如元代有繆主一。
注音:
漢語拼音: miù
解釋:
[名]
錯誤。通「謬」。《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今陰陽錯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
[形]
錯誤的。通「謬」。如:「繆論」。《莊子.盜跖》:「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副]
詐偽。《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宗廟的位次。《禮記.大傳》:「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盩而妖孽生矣。」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o
解釋:
[動]
纏繞。通「繚」。《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錯翡翠之葳蕤,繆繞玉綏。」唐.顏師古.注:「繆繞,相纏結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ㄡˊ

1. 麻十束。《說文解字.糸部》:「繆,枲之十絜也。」清.段玉裁.注:「枲即麻也,十絜猶十束也。」

2. 「綢繆」:

⑴ 固結。《詩經.豳風.鴟鴞》:「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明史.卷八○.食貨志四》:「當是時,帝綢繆邊防,用茶易馬,固番人心,且以強中國。」

⑵ 親密、纏綿。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清.龔自珍〈浪淘沙.好夢最難留〉詞:「中有話綢繆,燈火簾鉤,是仙是幻是溫柔。」

⑶ 花朵稠密之貌。晉.左思〈吳都賦〉:「榮色雜糅,綢繆縟繡。」

㈡ㄇㄧㄠˋ

姓。如元代有繆主一。

㈢ㄇㄧㄡˋ

1. 詐偽。《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2. 差誤、錯誤的。通「謬」。如:「繆論」。《莊子.盜跖》:「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今陰陽錯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

㈣ㄇㄨˋ

古代宗廟的位次。《禮記.大傳》:「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盩而妖孽生矣。」

㈤ㄌㄧㄠˊ

纏繞。通「繚」。四部備要本《集韻.上聲.篠韻》:「繚,《說文》:『纏也,或作繆。』」《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錯翡翠之葳蕤,繆繞玉綏。」唐.顏師古.注:「繆繞,相纏結也。」

注音: ㈠ㄇㄡˊ ㈡ㄇㄧㄠˋ ㈢ㄇㄧㄡˋ ㈣ㄇㄨˋ ㈤ㄌ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