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德國職業教育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Germany
作者: 江文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職業教育制度(Das System der Berufsausbildung in Deutschland)主要包括二元制(雙軌制)職業教育(Duales System)與全時制學校教育兩大類,且以二元制職業教育為主,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傳統上二元制職業教育亦稱為學徒訓練(Lehrlingsausbildung);其主要特徵為技術生(Auszubildende)在私人企業單位跟隨師傅學習技藝,同時亦在政府設立的職業學校(Berufsschule)補充理論方面的課程。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合作,致力於學徒的訓練,此即所謂的二元制職業教育。各職類之修業年限二至三年半不等,結業時參加技工考試,通過後獲得專業人員證書(Facharbeiterbrief)。一般職業學校不頒畢業文憑,故其學歷亦不得做為升學依據。
  二元制職業教育根源於十八世紀甚或追溯至中世紀時期,而興起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學徒訓練傳統的模式為承襲自中世紀以來的手工業訓練(Handwerklehre),這種由各行業公會設立的「學徒-工匠(Geselle)-師傅(Meister)」的教育訓練模式,自工業革命以後有了基本上的改變。十九世紀末期,手工業、農業等工會為保護自己免於在社會民主化、資本化的競爭中失去地位,展開了救援行動。一八九七年及一九○八年兩次的新法令,建立了非學術性之專技人員培育模式,此即當今頗獲世人佳評之二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早在十八世紀即已存在的行業學校(Gewerbschule),恰證明自古以來學校之補充教育對專業人員培育之重要性。
  早期的職業教育一直是在普通教育的陰影下,甚少為人們所重視。直到一九六四年,德意志教育委員會才提出有關評估職業教育的問題,並確立在普通教育之外另立系統,職業教育顯示它的重要性。及至一九七○年職業教育制度才在德國教育學制中,占有一席之地,並提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整合的問題。
  相對於二元制職業教育,全時制職校(Vollzeitschule)教育,其重要性及地位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全時制職校以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為代表。其主要功能有三:(1)傳授職業基礎教育;(2)培育全程的職業教育;(3)培育有二元制職教中無法習得的學校職種(Schuleberufe)。其他主要的全時制學校尚有:技職高中(Fachoberschule),以升學專科學院為主;技職學校(Fachschule),以培育高級專技人才為主,如師傅、技術師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德國職業教育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