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教育人類學 - 教育百科
歷 | |
史 | |
的 | |
教 | |
育 | |
人 | |
類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istorical Educational Antropology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的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於一九八八年成立「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Forschungsz entrum für Historische Anthropologie, Research Center for Historical Anthropology),幾個重要成員都是該大學的教授,包括葛鮑爾(Gunter Gebauer)、康培爾(Dietmar Kamper)、蘭琛(Dieter Lenzen)、馬坦克羅特(Gert Mattenklott)、武爾夫(Christoph Wulf)、文許(Konrad Wünsche)等。中心成立後即展開歷史人類學的研究,發表很多有關歷史人類學的著作,因此受到人類學界的重視。又由於學者們都學過教育,從事教育學或教育人類學的教育工作,於是也將歷史人類學與教育學加以整合而成「歷史的教育人類學」,是比較新的一門教育學科。 歷史的教育人類學所研究的內容為:從教育史、教學的本質探討,以構築人的完整圖像。教育的思考和活動應從希望開始,努力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標。 歷史的教育人類學的理論主張要把握教育理論,無論古典的或現代的,應先深入了解,經過討論後再採行。 此外,歷史的教育人類學結合了人類學與教育學的規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為人文科學定位。中心論題集中在語言、表情、文學、教育、文明過程等方面,用史學的方法,嘗試建立人文科學的新形式。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