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影膠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inefilm
作者: 黃久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影中活動的影像其實只是一種幻覺。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拍攝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1秒鐘24格畫面),電影片是由許多彼此連續相接的靜態畫面所構成的一長條膠片,其中每一單張靜態影像稱之為一幅畫面(Frame)。這些畫面本都是靜態的,必須將它快速通過電影放映機放映,才能表現出畫面上的動作。
  電影片是愛迪生(Thomas A.Edison)在1887年試驗成功的,不久就成為舉世歡迎的娛樂品,二次大戰之後,電影片的製作技巧與出品種類比以前更精、更好,乃又進一步成為教育大眾不可缺少的資料。
  所有的攝影機都是以相同的原理造成影像,而不同的攝影機和底片卻產生不同外形與大小的畫面。
  電影片的種類,就片寬而言有70mm(毫米)、35mm、6mm及8mm4種,分別敘述如下:
  (一)70毫米影片:屬娛樂影片,銀幕比例為2.2:1雙邊齒孔。
  (二)35毫米影片:是娛樂片一商業影片(Commercial Film)的主要規格,畫面規格與幻燈捲片相同為24mm × 17mm。
  (三)16毫米影片:為教學影片的主要規格,記錄片與新聞片也多採用此種規格,這種影片的片基為醋酸鹽膠片,不易著火,故稱安全軟片,其畫面比例為4:3,無聲影片雙邊有齒孔,有聲影片單邊齒孔。
  (四)8釐影片:過去均為業餘用,又稱家庭影片,因品質的改進,學校教學也曾普遍的應用,又可分為3種規格。(1)普通8毫米影片 (Regular 8mm);(2)超8毫米影片 (Super 8mm):(3)單8毫米影片 (Single 8mm)。超8毫米影片與單8毫米影片規格完全相同,只是拍攝時間的片匣不同,必須使用不同的攝影機拍攝。超8毫米影片的畫面比普通8毫米影片要大約50%的面積,畫面比例與16毫米影片同為4: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影膠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