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普泰舞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Thai Fawn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pu-thai」一字指從前遷徙至泰國東北部的寮國諸部落,主要分布在那空帕儂(Nakorn Panom)、撒郭那空(Sakonakorn)和烏同(Udron)諸省;「fawn」則指這些省內較大的村莊所演出的迎賓舞蹈。舞者唱祝福歌並跳舞,歌、舞交替呈現,通常是由一個大的舞者團體所表演,並由擊鼓手做前導;鼓各式各樣,從最大的須指定扛夫攜帶的,到最小的像可投擲的球都有,鼓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擊鼓,他們用膝、肘、拳或踵敲擊,與用手掌一樣純熟;此外還有大小鈸、鑼和節奏棒等樂器,表演時從頭到尾都由一種稱為「khaen」的笙吹奏曲子。舞蹈動作就像《咚鼓舞》〔見Ton Drum〕中所描述的,還加上一種獨特的身體上下動作,舞者指尖戴上十至十二吋長的亮色假指甲,尤其強調軀幹和手臂的搖擺動作。跳《普泰舞蹈》,每一省各有不同的服裝及髮型,那空帕儂的婦女,頭髮上包著頭巾,而撒郭那空和烏同省的婦女,則把頭髮攏高並用花朵裝飾,不過全都穿著類似的長衫,而且清一色是長袖和黑色;婦女戴銀項圈和銀扣子,裙子也是黑色,穿得很長,裙擺有銀絲針繡的寬邊。
參照: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普泰舞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