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泠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1. 形容聲音清澈。
    【例】水聲泠泠
  2. 清涼、涼爽。
    【例】清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形]
1.清澈、明淨。唐.韓愈〈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浩蕩英華溢,蕭疏物象泠。」
2.聲音清越。《文選.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唐.李郢〈江亭春霽〉詩:「金磬泠泠水南寺,上方僧室翠微連。」
3.清和、柔和。《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
[名]
1.以演戲為職業的人。通「伶」。如:「泠人」。
2.姓。如周代有泠州鳩。
[動]
了然悟解。《淮南子.脩務》:「受教一言,精神曉泠。」漢.高誘.注:「曉,明;泠,猶了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水名。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泠,泠水。出丹陽宛陵,西北入江。」

2. 清淨寒涼。《玉篇.水部》:「泠,水清泠也。」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爌炾以爣閬,飋蕭條而清泠。」唐.韓愈〈和崔舍人詠月〉詩:「浩蕩英華溢,蕭疏物象泠。」

3. 聲音清越。《正字通.水部》:「泠,凡音聲洋溢曰泠泠。」晉.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唐.李郢〈江亭春霽〉詩:「金磬泠泠水南寺,上方僧室翠微連。」

4. 清和、柔和。《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漢.高誘.注:「泠風,和風。所以成穀也。」

5. 了然悟解。《淮南子.脩務》:「受教一言,精神曉泠。」漢.高誘.注:「曉,明;泠,猶了也。」

6. 古代樂工。通「伶」。《增廣字學舉隅.卷一.偏旁相似》:「泠,泠人。《左傳》借作伶。弄臣也,樂工也。」《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其族,對曰,泠人也。」晉.杜預.注:「泠人,樂官。」

7. 擬聲詞。水聲。《正字通.水部》:「泠,泠泠,水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晉.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8. 姓。如周代有泠鳩。見《萬姓統譜》。

注音: ㄌ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