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歌萬歲樂 - 教育百科
鳥 | |
歌 | |
萬 | |
歲 | |
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iao Ko Wan Sui Yüeh |
作者: | 董錫玖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名。唐代宮廷舞名。武則天(西元684∼704)時,宮中養的鳥,善學人語,常呼萬歲,視為吉祥之兆,遂制舞名《鳥歌萬歲樂》。《舊唐書》記載,這種鳥出自廣東一帶,似鴝鵒而稍大,當地人名之為吉了。詩人白居易有《秦吉了》詩:「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頸紅,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唐宮廷演出為三人舞,頭戴鴝鵒冠,扮成鳥的樣子。後來傳到日本,名《萬歲樂》。改為四人舞,莊重典雅,至今保留在宮內廳雅樂寮,還經常上演。日本安部季巖等著《舞樂圖說》:「《萬歲歲》新樂,中曲,舞者四人。是歌頌唐王朝的治世鳳凰飛來,歌唱萬歲。……此舞自古以來為皇帝即位時的禮儀樂舞,是舞樂(雅樂)的代表作。」表現鳥類的舞蹈,是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之所長,如漢族的《鴳鶉理窩》、傣族的《孔雀舞》、壯族的《翡翠鳥舞》等。敦煌壁畫中也經常出現人首鳥身的《迦陵頻迦》(美音鳥)翩翩起舞。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鳥歌萬歲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