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沖繩小灰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沖繩小灰蝶 Zizeeria maha okinawana (Matsumura, 1929) Zizeeria maha okinawana (Matsumura, 1929) 沖繩小灰蝶,又名藍灰蝶、大和小灰蝶、酢醬(漿)灰蝶、柞灰蝶或毛眼灰蝶。 成蟲與台灣小灰蝶(Zizeeria karsandra (Moore))類似,但本種體型較大,暗色斑紋較明顯,且翅背底色為淺藍色而非靛藍色。卵白色,呈扁平盤狀。幼蟲體色為綠色或紅褐色,背面具有一條縱走暗帶。蛹為縊蛹。成蟲展翅約10-13 mm。雄蝶翅背底色為具有光澤之淺藍色,前翅外緣與後翅前緣有暗褐色邊,後翅外緣各室端部有暗褐色斑,而這些暗色邊與斑點在冬季個體較為消退。翅腹面為淡灰褐色,散生弧狀排列之暗褐色斑點,但冬季個體之底色較深,斑點較不明顯或幾乎消失。雌蝶翅背為暗褐色,基部具有淡藍色亮鱗,但面積變化頗大,可達類似雄蟲的程度或近乎消失。翅腹面與雄蟲近似。 本種為小型蝶類。Z. maha (Kollar)之分布西起中亞的伊朗與巴基斯坦,經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廣布於華中、華南與中南半島,並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日本、琉球、台灣與菲律賓北部山區等地,被區分為四個亞種,而分布於台灣與日本琉球群島者為同一亞種okinawana。本種為台灣最常見的小灰蝶之一,廣泛分布於全島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山區,以及綠島、蘭嶼、澎湖等離島,從都會區的綠地到荒野的草地都可見其蹤跡,但鮮少出現於樹林內。成蟲與各蟲期全年皆可見,屬一年多世代物種。幼蟲在台灣的食草為黃花酢醬草,嚙食葉片下表皮與葉肉,而在上表皮留下半透明的窗狀食痕,終齡幼蟲則會由葉緣啃食整個葉片;幼蟲與螞蟻具有非專一性的共生關係。蛹一般附著於地表石塊下或土壤縫隙間(濱野, 1986﹔李與張,1988;徐,1999;張,1999)。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沖繩小灰蝶
世界地理分布: 臺灣
中文亞科名: 姬小灰蝶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族名: 姬小灰蝶族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小灰蝶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Polyommatinae
拉丁亞種名: okinawana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Zizeeria
拉丁族名: Polyommat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Lycaenidae
拉丁種小名: mah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