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貶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ㄟˋㄖㄣˊ˙ㄉㄜㄧㄢˊㄒㄧㄥˋㄐㄧˇㄩˇㄅㄨˋㄏㄠˇ˙ㄉㄜㄆㄧㄆㄧㄥˊㄩˇㄅㄠ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ㄅㄠㄅㄧㄢˇ」。
  2. ㄐㄧㄤˋㄉㄧㄐㄧㄢˇㄕㄠˇㄖㄨˊ:「ㄅㄧㄢˇㄓˊ」、「ㄅㄧㄢˇㄧˋ」、「ㄗˋㄅㄧㄢˇㄕㄣㄐㄧㄚˋ」。
  3. ㄍㄨㄢㄩㄢˊㄐㄧㄤˋㄐㄧˊㄖㄣˋㄩㄥˋㄖㄨˊ:「ㄅㄧㄢˇㄍㄨㄢ」、「ㄅㄧㄢˇ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n
解釋:
  1. 對人的言行給予不好的批評。與「褒」相對。
    【例】褒貶
  2. 降低、減少。
    【例】貶值、貶抑、自貶身價
  3. 官員降級任用。
    【例】貶職、貶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n
解釋:
[動]
1.降低、減少。如:「貶值」、「自貶身價」。《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貶食省用,務穡勸分。」
2.官員降級任用。《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3.指出缺點,給予低微的評價。與「褒」相對而言。《新唐書.卷一三九.房琯傳.贊曰》:「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行事,亦少貶矣。」宋.王禹偁〈對雪〉詩:「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
4.挖苦。如:「他喜歡用話貶人家,常把人貶得一個子兒都不值。」
[名]
對他人過失的批評。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貶、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降職。職位被降調。
  2. [[動] ] 批評。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