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描述性詮釋資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scriptive metadata
作者: 陳淑君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描述性詮釋資料(descriptive metadata)是指用來描述或識別資訊資源的詮釋資料,主要目的是資源的探索與識別。在資料庫或系統層次,是為能查詢與檢索資源,如:查詢一個影像典藏品系統,以找到所需的一幅書畫;在網路層次,則是能讓使用者探索資源,例如:查詢網頁,找到有關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的數位化作品。應用範例,包括:編目記錄、查檢工具、專門性索引、兩個資源間的超連結關係、使用者的註解、藉由記錄創造者產生的記錄保存系統等。元素實例,包括資源的內容或書目性特徵,諸如題名、摘要、創作者、主題與關鍵詞、語言;資源的實體特徵,諸如資源媒介、尺寸、狀況;以及唯一識別碼。 相關標準,包括Dublin Core(DC)、MARC 21、HTML Meta Tags、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MODS)、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CDWA)、VRA Core、Art and Architecture Thesaurus(AAT)、Persistent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PURL)等。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描述性詮釋資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