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灰(壤)化作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dzoliz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灰壤化作用生成於低溫多雨的氣候,植生以森林為主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由於多雨的環境,Ca+2,Mg+2,K+,Na+等離子多被淋溶帶走,故鹽類含量較小且酸性強。且由於天然森林所形成的有機質常分解成酸性腐植質,並溶解土壤中的含鐵、鋁化合物,向下移動。有色礦物被洗去原有的土壤因而形成顏色淺淡呈灰白色的灰壤。
  灰壤化的土類主要有(1)灰壤,為灰壤化作用最強的土類;(2)灰色準灰壤,其生成環境條件與灰壤相似,唯降水量較小;(3)棕壤,生成於落葉林區,雨量較灰壤區低;(4)灰棕壤發育於溫帶濕潤區,有色礦物並未完全淋溶去;(5)灰壤化紅黃壤發育於除灰壤化作用外,並有紅壤化作用的地區,土壤呈現紅、黃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灰(壤)化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