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貝帖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ttelheim, Bruno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貝帖翰(1903~1990)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得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並在該地從事精神分析工作 ,對自閉症(Autism)兒童感到興趣,而從事個案研究。曾與其夫人在家中照料自閉症女童,因希特勒入侵奧地利而終止。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被置於達考與布黑瓦德(Dachau and Bachenwald)集中營。獲釋後,於一九四四年抵達美國,負責芝加哥大學有關的優生學校(Orthogenic School)在該所特殊學校及家中,貝帖翰及其同僚教育各種情緒困擾兒童,尤其對自閉症的兒童矯治,以〔機械兒童喬毅〕(Joey, the Mechanical Boy)一書而聞名。
  貝帖翰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包括:(1)予以真誠的愛和關切,使之能信賴別人;(2)使他們敢為自己的自主性行動,勇敢地踏出去;深信唯有兒童被當做人一樣受到完全的尊重時,方能有進步,當兒童有減輕痛苦的希望時,應尊重其症候;最後,當人們能與兒童溝通,試圖了解兒童自己的獨特經驗時,即是兒童走出自閉位置的時刻。
  貝帖翰依發展論者的觀點,讓兒童本人處於主導的地位,協助自己成長,是有效的方法,與行為學派採用的改變技術效果相似。另有著作如〔愛仍未足〕(Love is not Enough, 1950)、〔空城堡〕(The Empty Fortress, 1967)、和〔夢中兒童〕(The Children of the Dream, 196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貝帖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