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o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保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o yù |
解釋:
1.保護養育。常以幼童為對象。《紅樓夢》第五三回:「兩邊有一副長聯,寫道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烝嘗之盛。』」《隋唐演義》第三六回:「寶林院沙夫人,因夜間在馬上馳驟太過了,回院去一陣肚疼,即便墜下一胎,是個男形,不能保育。」 2.天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如:「生態保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保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nservat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保育」是指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管理,以獲得現代人類最大永續的福祉,並維持環境潛能去符合未來世代的需要及願望。IUCN, UNEP以及WWF三個國際性組織在1980年所出刊「世界自然保育方略(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一報告書中,將「保育」定義為:「管理人類對生物圈之利用,使其能提供當代人類最大效益,同時能保持生物圈之潛能,以滿足後代之需要與期望」。相對於人類為滿足需要以及改善生活品質,而對生物圈之開發利用,「保育」之目的則為確保人類對生物圈之利用得以永續不斷。因此,「保育」與「發展」或「開發」應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對立、排斥之目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保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