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私相見贄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贄為初次見面者所攜帶的禮物,古時晚輩或在下位者見尊長,多執禮以表示尊敬,並表達誠意。至平輩間見面,亦仿此一禮節。〔白虎通義.瑞贄篇〕云:「私相見亦有贄何?所以相尊敬,長和睦也。」古時臣見君有贄,旨在「質己之誠,致己之悃愊也」。而私人之間執禮相見,旨在達情致敬。又因「朋友之際,五常之道,有通財之義,賑窮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飲食之,故財幣者,所以副至意也」。朋友之間,遇有急難,執財幣為禮以救濟之,雪中送炭,愈見真情。
  至於所執的禮物,「上大夫相見以雁,士冬以雉,夏以脯也。」鳥之乾腊者曰脯,即乾雉,夏天送脯以防腐臭。〔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亦載:「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另〔禮記.曲禮〕亦有「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蓋贄以誠敬為主,禮物之豐嗇不計,故一羔一雁可為贄見之禮,一束乾肉亦可為求教之禮,貧者可量力而為。贄見的真諦,在於表達誠懇尊敬,主要在情意而不在物品,更不計及物品的價值。後世重視物件和物品的價值,已經失去了基本的情意,禮也成了表面形式;待到用珍品或金錢時,便成了賄贈,情意和禮節都蕩然無存,而且有涉及刑法的嫌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私相見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