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ㄩㄓㄜˊㄖㄨˊ:「ㄏㄨㄟˊ」、「ㄑㄩ」。
  2. ㄧㄢˊㄒㄧㄥˋㄎㄨㄚㄓㄤㄏㄨㄤㄉㄢˋㄦˊㄅㄨˊㄑㄧㄝˋㄕˊㄐㄧˋㄖㄨˊ:「ㄈㄨˇ」、「ㄖ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曲折。
    【例】迂迴、迂曲
  2. 言行誇張荒誕而不切實際。
    【例】迂腐、迂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曲折。如:「迂迴」。宋.王令〈餓者行〉:「雨雪不止泥路迂,馬倒伏地人下扶。」
2.言行誇誕、不切實際。如:「迂腐」、「迂闊」。《國語.周語下》:「郤犫見,其語迂。」
[動]
繞道。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騎夫以家在蕎甸,故強余迂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曲折。如:「迂迴」。《說文解字.辵部》:「迂,避也。」《南史.卷八○.賊臣列傳.侯景》:「城內作迂城,形如卻月以捍之,賊乃退。」宋.王令〈餓者行〉:「雨雪不止泥路迂,馬倒伏地人下扶。」

2. 言行夸誕、不切實際。如:「迂腐」、「迂闊」。《國語.周語下》:「郤犨見,其語迂。」唐.劉知幾《史通.卷八.書事》:「范曄博採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至於方術篇……言唯迂誕,事多詭越。可謂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

3. 繞道。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一二》:「騎夫以家在蕎甸,故強余迂此。」《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這回告假出京,特特的迂道天津,前來叩見,要想老師捐助幾文。」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