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誶 - 教育百科
誶 |
|
- 部首 言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5畫
- 漢語拼音 su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uì |
解釋:
[動] 1.責罵、斥責。《聊齋志異.卷七.細柳》:「一日,生赴鄰村飲酒,適有追逋賦者,打門而誶。」 2.詰問。《莊子.山木》:「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3.告知。《漢書.卷一○○.敘傳上》:「既誶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慎灶顯於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誶。」 4.進諫、規勸。《楚辭.屈原.離騷》:「余雖好脩姱以鞿覊兮,謇朝誶而夕替。」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責罵、斥責。《說文解字.言部》:「誶,讓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母取箕箒,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併倨。」《聊齋志異.卷七.細柳》:「一日,生赴鄰村飲酒,適有追逋賦者,打門而誶。」 2. 詰問。《莊子.山木》:「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晉.郭象.注:「誶,問之也。」 3. 進諫、規勸。《楚辭.屈原.離騷》:「余雖好脩姱以鞿兮,謇朝誶而夕替。」漢.王逸.注:「誶,諫也。」 4. 告知。《廣韻.去聲.隊韻》:「誶,告也。」《漢書.卷一○○.敘傳上》:「既誶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慎灶顯於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誶。」 |
|
注音: | ㄙㄨㄟ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誶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